close

  成都商報訊(記者 祝楚華)昨日成都商報記者獲悉,已經公示過多次的成都地鐵1號線三期工程,7月16日正式獲得四川省環保廳環評批覆。工程由最初公示時的全部地下線改為部分高架線(2.11公里),原南段10座車站全部為地下站改為8座地下站、2座高架站(詳見成都商報5月13日16版)。省環保廳在批覆中要求地鐵公司嚴格落實各項環境管理措施,包括水源保護、水土保持、噪聲污染防治等。
  每小時最多可運輸4.38萬人次
  環評文件顯示,成都地鐵1號線三期工程制式為普通輪軌、B型車系統,列車最高設計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採用6輛編組;全日開行列車初期64列、384輛,近期82列、492輛,遠期90列、540輛,最大運輸能力為4.38萬人次/小時,全天運營18小時。
  工程由北段、南段和支線段共三段組成,線路總長18.49公里,設車站13座。其中,南段線路由二期華陽站南端引出,沿天府大道敷設,止於興隆湖西側,線路長度約14.08公里,其中地下線11.57公里,高架線2.11公里,過渡段0.4公里,設車站10座,其中地下站8座,高架站2座。北段由一期工程起點升仙湖站北端引出,沿規劃道路穿越韋家碾、雙水碾村、北三環路,止於鳳凰山片區,線路全長3.2公里,均為地下線,設地下車站2座。支線段則由二期廣都北站東端引出,止於紅星站,線路長度1.21公里,為地下線,設地下車站1座。
  可以看出,1號線三期建成後,成都地鐵1號線將可北抵鳳凰山,南達興隆湖,成為貫通成都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開工前要進行考古調查
  儘管該工程已獲得成都市文化局明確的“該工程所經區域目前暫未有已知的地面文物和地下重點文物保護區”的有關文件,但四川省環保廳仍然在批覆中表示,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委托相關機構對沿線可能的地下文物埋藏區和潛在文物埋葬區進行考古調查、勘探,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文物、遺跡,應立即停止施工並封鎖現場,並報文物主管部門妥善處置。
  該工程北段還下穿成都市自來水二、五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成都市環境保護局明確,成都市自來水二、五廠取水口將沿沙河上移至沙河劉家碾水閘與王賈大道沙河跨線橋之間,取水口上移工程實施後,本工程不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成都商報記者獲悉,實際上自來水二、五廠取水口上移工程早已實施。
  環保廳在批覆中表示,在項目核准或審批前,須取得四川省政府對成都市政府關於“重新劃分成都自來水二、五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請示”(成府〔2014〕11號)的許可要件。
  風亭和冷卻塔距敏感點大於15米
  批覆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以堵為主、限制排水”的施工原則,線路和車站施工應採用地下水排放量少的止水、降水工藝,加強地下水位、水質跟蹤監測,限制強排水開挖基坑或大量抽取地下水。下階段設計和施工中應加強對隧道及車站施工排降水誘發的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建築物開裂、傾斜等問題的監測工作,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噪聲和振動污染防治方面,批覆要求及時優化、完善對沿線環境敏感點的噪聲防治措施和振動防治措施,確保達標,不得擾民。
  其中,沿線車站冷卻塔及風亭周圍50米範圍內主要分佈有2處噪聲環境保護目標(均為居民點),應通過落實調整和優化風亭、冷卻塔位置(與敏感點距離應大於15米)、選用低噪聲設備及強化吸聲、消聲措施,控制和減小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此外,對軍事管理區等4處振動敏感點,應落實特殊減振措施,對雙水中學等6處振動敏感點,應落實中等減振措施,控制和減小振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原標題:地鐵1號線三期獲批開工前先考古調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dr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